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问题隐患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相应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科研基础薄弱
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现代光伏产业,但配套的专用材料和设备一时还跟不上,其中太阳级多晶硅材料尤其突出。国家应组织光伏产业同化工、机电设备制造产业联合攻关,同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太阳能级硅为切入点,避开半导体级硅的技术封锁。
二、产业发展不平衡
形成光伏产业链上游小、下游大的不平衡状态。其中最严重的是太阳级多晶硅生产是空白,完全依赖进口。其它环节的差额部分需要进口,如电池片、硅锭∕硅片,配套材料等。
三、设备水平和制造能力落后
生产单位缺少资金、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成本高、品种少、缺乏竞争力。多晶硅铸造炉、线锯、破锭机完全需要进口;PECVD 氮化硅沉积设备、丝网印刷机、电池片分选机、串联焊接机等性能均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需要。这些设备都需要全套引进。
设备的设计制造与硅单晶生长工艺脱节:大多数设备制造商只注重设备的生产制造,而忽视了与设备使用单位的交流与沟通,不能提供最适应生产需要的产品;对于设备使用单位来讲,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是第一位的,但设备的操作界面友好、使用便捷、生产率高和节能环保也同样重要,特别是目前原材料紧缺、价格昂贵、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应该考虑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
四、专用原材料国产化程度低
专用原材料品种不全,已经实现国产化的材料和部件,其性能比国外偏低,如银、铝浆、EVA 等。组件封装低铁绒面玻璃、TPT 尚未投放市场。
五、缺乏全国统一规划
仅有一些部委或地区规划,致使光伏科学的基础研究、材料研究、发展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市场开发研究不能步调一致;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原材料供应脱节;光伏市场的培育及建设缓慢;促进光伏超速发展的鼓励政策等缺乏。
六、应用单位得不到廉价的、可靠的、性能优越的光伏产品
中国尚有6千万元电人口。西藏、新疆、内蒙古等许多地方的区域供电都有极大的困难,正好是光伏发电的巨大市场。
七、太阳能光伏科普教育和人才培养薄弱
太阳能光热,分别是太阳能热水器,经过多年的科普万里行和广泛推广,目前已经深入到大众心目中,而太阳能光伏对民众来说,仍很陌生;中青年光伏人才紧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力量不足。
八、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少
大部分设备生产厂家研究创新能力差,原创技术少,测绘模仿多,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徘徊,技术进步缓慢,设备不能上档次,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九、没有执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
各家生产的设备规格不统一,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主要表现在真空室尺寸、电极中心距、籽晶夹头结构与尺寸、坩埚杆连接形式、控制操作形式等,给用户的使用、配套消耗品的选择、工艺系统的配备等方面造成一定的麻烦,甚至影响到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和最终产品的质量。
十、企业各自为战,缺乏沟通与协调
目前各设备生产厂家,为了抢占市场,相互之间不能在技术上相互沟通,一味地在价格上或降低设备的性能方面进行竞争,同样也影响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十一、质量意识薄弱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使硅单晶生长设备市场异常火爆,大部分设备生产单位仅着眼于短期利益,只重视产出,完成生产任务,抢占市场,从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不曾想这样会严重的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也增大了自身售后服务的成本,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很多麻烦,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十二、服务水平不高
重视售前服务,忽视售后服务;设备生产单位要提高服务意识,不但要重视售前的服务,更应该重视售后技术服务,这样才能够得到用户的满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能了解到设备优点与缺点,有利益对设备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信息来源: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整理:www.top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