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修缮工程去年12月26日开工,目前已全面竣工,进入布展阶段,初步定于4月4日开馆。该史料陈列馆位于旌忠巷33号平民中学旧址,这里是江上青烈士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进步杂志《写作与阅读》也曾在此编辑发行。
[关于史料陈列馆]
七大主题图文并茂回顾江上青烈士革命事迹
来到了位于旌忠巷33号的平民中学旧址,踏进院门,一座坡顶的中西合璧的青砖红窗小洋房特别显眼。小楼分为上下两层,主楼坐北朝南,楼上楼下均设有走廊,室内铺有木地板,旧址的南山墙上嵌有“民国二十六年改建,平民中学建”字样。
去年根据扬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平民中学旧址将作为江上青史料陈列馆进行修缮,去年12月26日开工,目前已全面竣工,工作人员正积极进行布展,据工作人员透露,史料馆将在本月31日左右布展完毕,4月4日清明节当天开馆。
整个史料馆将分为七大主题,七个展厅图文并茂全面回顾江上青烈士生平的丰功伟绩。这七个主题分别是:“探索真理年代,爱国民主家庭”;“投身革命,矢志不渝”;“教书育人,播撒火种”;“千里救亡,唤起民众”;“开辟革命根据地,血洒皖东北”;“多才多艺,才华横溢”;“浩气长存,缅怀永远”,基本每一主题对应一展厅,第七展厅为幻影成像厅,这将可以使市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江上青烈士生前的革命事迹。
[关于平民中学]
江上青曾任两年国文教员
平民中学由当时的一些有威望人士筹建于1933年至1934年之间。1935年7月至1937年,江上青来此担任国文教员,利用三尺讲台,言传身教,宣传进步思想,传播革命道理。
江上青在平民中学任教期间,曾与陈素等人组织“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并率领“江文团”,溯江而上宣传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平民中学宣布解散,其中一大部分师生受江上青烈士影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队伍,投身革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之后,“平民中学”与当时的私立“集美中学”合并,命名为“新华中学”。
[关于《写作与阅读》]
《写作与阅读》在此编辑发行,江上青发表多篇文章
扬州市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江上青在平民中学任教期间,还发起创办了《写作与阅读》杂志,他在上面发表了多篇关于文学史、汉语、语文教学的论文、散文,宣传抗日和我党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卢沟晓月》是当时其中一篇代表性文章。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江上青正在上海主持编辑《写作与阅读》第二卷第4期,他立即以“江曲”为笔名,写了“应时杂文”《卢沟晓月》,其“应”的是七七事变催人猛醒之“时”。文中提到“全体民众将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用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热血换取民族的光荣”,正是当时党的号召,也正是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
信息整理:拓普仪器仪表网 信息来源:江上青史料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