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宝应曹甸镇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属楚地,名楚甸。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曹甸镇古属淮安县。《广曹甸志》载:“三国时曹公(曹操)与孙吴(孙权)构兵,航海而南,屯兵于此,后人名曰曹甸。”过去塔儿头大于曹甸,清明庙会盛极一时。境内下舍村因明初有夏姓迁来定居,名为夏舍甸,后谐音为下舍,2000年4月下舍乡并入曹甸镇。
据《曹甸镇志》记载,“三国时曹操与孙吴构兵,航海而南,屯兵楚甸,故更名为曹甸”。
“那年我回到老家,
天空仍有雨在下。
葡萄架下已空空的啊,
没有外婆讲童话。
恍惚中我又见到她,
微笑着对我说话。
温暖的手啊轻轻的啊,
抚过我流满泪的脸颊。
……”
到曹甸采访,听着侃侃的歌,有一种久违的亲情。外婆家的院子前没有葡萄架,但曾有一株很粗的石榴树,每年秋天,满树彤红的石榴煞是吊孩子们的胃口,外婆总是将最大最红的一个留给我。外婆去世后,这株石榴树也被人悄悄地砍了。
从外婆家向西北约十公里,便是曹甸镇。
旧时曹甸繁华有加,商贾云集,集镇曾有50余条街巷,20余座秀雅园林、古阁和祠寺点缀其间。民间素有 “曹甸小南京,不到不死心”说法。
今之曹甸有“中国文体教玩具之都”和“中国慈姑之乡”美誉。上个世纪70年代,曹甸乡镇企业一绳网起家,逐步发展,形成以木制玩具、玻璃钢玩具、电子玩具和智能玩具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产品达上千个品种,出口日本、东南亚各国。2009年,教玩具销售份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曹甸镇自古重教兴学,明末始设经书馆。明清两代登科及第有姓名可考者400名,其中进士1名,举人11名。民国时期更有私塾81所,完小4所。曹甸人杰地灵,曾涌现出《人民日报》总编辑王力、国民党元老郝柏村、1936年柏林奥运会代表团团长郝更生等一大批名人。战争年代,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也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曹甸战役在这里打响。
信息来源:拓普仪器仪表网 信息整理:www.top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