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城朱氏,先世为吴中著姓,在周为“邾”,唐有“孝友先生”,宋有“三修”为学官,徙徐州。元代有“宝臣”为将军,居苏州洞巴山。将军之后“八三公”由苏州始迁宝应,元末避乱于湖西衡阳,乱定复归故址。
   
界淘沟朱氏之先,本吴人,有武功显于元者,即靖宁王朱勋,靖安王朱烈、靖康王朱(缺名)赐田宝应界淘沟。

    宝应刘氏有“东门刘”、“西门刘”。东门刘,明初自一世祖“寿”从苏州迁入宝应,传至二世 “北海”,三世“贵”即“逸溪公”,后分继善、继美、继义三大支。


    宝应乔氏始祖乔赫,由山西襄陵迁苏州阊门外,明初自苏州迁至宝应应柁沟,后迁入宝应县城。乔氏自乔份后为两支,一支在乔可仕,一支是乔可聘。可聘后分五支。


    宝应王氏先世居苏州,明季徙宝应白田。一世王乾 (春湖公),业农。
   
“朱刘乔王”为宝应四大家族,明清两朝人才辈出。国学大师刘师培在《近儒学案序目》中写道:“淮南之滨有朱泽沄,于是有宝应学派”。特立“宝应方案”,列有王懋竑、朱泽沄、刘台拱三人。

    《梁氏宗谱》记载,元至正戊戌年(公元1358年),梁氏家族300人为避乱,由苏州阊门迁至苏北射阳湖畔,在西安丰定居。


    《胡氏宗谱》记载,宝应胡氏为明朝开国功臣胡大海之后,三世祖景年公奉皇命“南人北居”,由苏州阊门迁至盐城县鹅尚庄。


    《卢氏家谱》记载,明初,一世祖湛公由苏州迁宝应。


    《郝氏宗谱》记载,明初,贵四公由苏迁盐,居郝荣庄,四传宗常公于明成化年间移居曹甸。
    信息来源:www.topdq.com 信息整理:拓普仪器仪表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归本单位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5

苏ICP备10068214号-1  苏公网安备32102302010605号 技术支持:平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