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
虽是一个县城
千年来
只有她意志坚定
自始自终
仍用唐朝皇帝的年号来命名
荷花
已是她的化身
八宝亭
是她尊贵的象征
五湖四荡
处处在放映着她婷婷的倩影
注:
1、八宝亭:如诗如画的八宝亭得名于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相传唐代中期,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中原战争,烽火连绵。有一位真如尼姑由河南巩县辗转来到楚州安宜(即今宝应县)。一个冬日的夜晚,真如在梦乡中,恍然踏上五彩祥云,来到了天宫。玉帝召见了她,赐给她八宝,说:“下界丧乱已久,杀戮不休,腥秽之气直冲云天,坝用神宝,以镇邪逆。今赐八宝,你回去后,交给皇帝。这样,兵革可息,乱世可清。”
真如遂将此事汇报刺史崔铣,刺史派人前来勘查。真如取出八宝:一日“如意珠”;二曰“红鞯鞴”;三日“琅垤珠”;四日“玉印”;五、六为两副“皇后采桑钩”;七、八为两柄“雷公石斧”。八宝置于日下,白气贯天;置于暗室,耀如明月。崔铣又派人随真如进京。上元二年(761年)四月,抵达长安,拜见肃宗,时肃宗李亨身染沉疴,危在旦夕,见宝,召见太子李豫,道:“你由楚王人为皇太子,上天赐宝楚州,显然是在佐助你呀!”肃宗病故后,代宗李豫缆位,以得宝之故,即改年号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762),升楚州为上州,易安宜县为宝应县。从此以后,四海之内,兵革渐偃,五谷丰登;封域之内,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宝应县遂为望县。有趣的是,这时传人日本的象棋,也被日本人唤做“宝应象棋”。宝应一时名扬四方。代宗大悦,在真如居住地一一宝应县南街建“真如寺”,开“得宝河”,谢上苍佐助之恩。明嘉靖年间,为纪念玉帝赐宝之事,又在南街建“八宝亭”。1983年,八宝亭由县南街迁至纵棹园内。
《重修八宝亭记》说:“鉴于原址狭窄,无拓展余地,且得宝河、真如寺无形迹可考,故将亭迁至纵棹园内。”八宝的传说,美丽又动听,其实,这当是时人敷衍润色的一出“好戏”。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一直未能太平,动乱迭起,人心浮动。此时,肃宗急需一个为臣民所能接受的方法,让儿子正位。也许是楚州剌史善于揣摩帝意,借助“天降符瑞”之故伎;献八宝给皇上,并编一段神话传说,自然一拍即合,龙颜大悦。然而古代史学家们却将此事郑重其事地找人了史册。《新唐书》说:“楚者,太子所封,今天降宝于楚,宜以建元,乃以元年为宝应元年。”如此道来,八宝的传说并非语出不经,难怪千余年来一直为宝应人津津乐道。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八宝亭已是宝应的象征。
2、五湖四荡:宝应境内河湖密布,水资源总量共约为1.6亿立方米,水质达到和超过国家Ⅲ类标准。面积较大的湖荡有宝应湖、白马湖、氾光湖、射阳湖、广洋湖、和平荡、獐狮荡、绿草荡、三里荡等等,俗称“五湖四荡”,约257.69平方公里。水面滩地面积约73.4万亩,为里下河地区最多的县份。
——杨德春,2016年11月28日,高邮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感
信息来源:宝应文艺网 信息整理:www.top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