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宝应柳堡镇团庄村在柳堡镇东南,东边与兴化市沙沟镇接壤,地理位置偏僻,接近湖荡,因庄子大且呈圆形而得名。1927年便有党组织活动,是宝应县zui早成立党组织的地区。
我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是1978年,那时柳堡公社连个能容纳千人的大会堂也没有,而团庄在庄子东北角就有一个旧米厂改建的近千人会场。公社举办冬训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抽我参加秘书组,也就是抄抄材料。一大早,我和其他两位同志冒着凛冽的寒风,步行1个小时(距公社所在地约10多公里)便到了团庄,团庄给我与上八庄不同的感觉(团庄等庄子因在公社所在地东边称下八庄)。初到团庄,我感到很新鲜,便围着庄子转了一圈,发觉确实有不同之处:一是庄子特别大,单一个大庄子就有15个生产队,2100多人。二是家前屋后堆满了芦柴、稻草。三是简易茅厕较多,通庄没有几个像样的厕所。四是养猪打电话,铁丝扣在猪身上,如果一遇雨雪天,烂泥路拖柴草越拖越重,猪舍泥水横溢,那个脏、乱、差令人很是恶心,好在冬训班5天时间就结束了。
1983年3月柳堡公社分成小尹庄和柳堡两个行政区域,因我在小尹庄工作,便没有机会去团庄了。1995年我有幸到柳堡乡工作,经常到团庄村调研、指导工作,对团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时由于芦苇荡早已改成了精养鱼塘,庄上家前屋后柴草没有了,瓦房、楼房代替了原来的草房,但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改变不大。
真正改变面貌是近几年的事,三方面因素推动了团庄改变面貌。一是新的党支部班子刚刚建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使命感驱使他们改变面貌。二是政府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清洁家园,要求各地积极创建康居示范村,推动他们改变面貌。三是周边兴化、夏集蒋庄的典型逼着他们改变面貌。他们先后组织党员、骨干去外地参观学习,回来统一思想认识,同时请县建设部门组织专家规划设计,向传统、生态、旅游、宜居的方向发展。重点围绕“拆、清、栽、建、管”五个字实施,“拆”:拆除大庄上所有简易厕所、破旧猪舍,破损房屋。“清”:组织劳力对家前屋后、边边角角,所有暴露性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栽”:空地和刚拆除简易猪舍茅厕空地进行全面整理,栽植绿化。“建”:建公厕、健身场地、农博馆、休闲广场、戏台、青少年教育基地、凤山纪念馆、老年活动中心、水乡风车、小桥、亭台楼阁。“管”:建立专门环境管理队伍,对村庄实行全天候保洁。
经过两年的努力,先后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把一个脏、乱、差的团庄打造成了在里下河农村具有水乡特色,又彰显个性的新团庄。现在映入我眼帘的是“团庄村”牌坊高高耸立,500多米长绿化带郁郁葱葱,村庄整洁,环境优美,绿化成片,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风车、水车咿呀欢唱,百鸟争呜,村民脸上笑容满面,真是一幅美丽的新画卷。团庄2011年、2012年分别被省有关部门命名为“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
信息来源:宝应县柳堡镇 信息整理:www.top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