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蒲松龄称:“秦邮文物,素号名区。”全市有全国、省、市文物保护单位96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新石器时代龙虬庄遗址,明盂城驿,明、清里运河故道,清当铺,唐镇国寺塔,唐平津堰遗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有:天山汉墓、宋文游台、宋城墙及明奎楼、商周时期的周邶墩遗址、明净土寺塔、清代菱塘清真寺;高邮市文物保护单位有:明、清州署头门,清训诂学家王氏父子故居,唐王墩遗址,明陈瑄治水纪念室等84处。“邮”是高邮之根,高邮是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县市。秦邮亭,后为宋代高邮新城北郊的九里亭和清代绿营兵驻防高邮运河堤的十汛(讯)之一的九里汛(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有《过九里亭》五言律诗,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之子王敬之作过“今营房古亭堠也”的考证性的七言古诗。以秦邮亭为源的高邮邮驿制度不断发展变化。元、明代设两处驿站。明代有盂城驿、界首驿、界首递运所和中南北东十五处急递铺的邮传系统。清代盂城驿(大部分迁入城内马棚巷,南门外留皇华厅)、界首驿和十五处铺舍延续运行到辛亥革命胜利为止。始建于明代的盂城驿,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有代表性的古代邮驿。盂城驿风景区,包括修缮一新的盂城驿,明、清风格的南门大街,重建的秦邮亭以及复建的其他邮文物,重现了高邮悠久的邮驿史。
被列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龙虬庄遗址,在1997年9月22~24日高邮龙虬庄遗址暨江淮地区古文化研讨会上,26名中外考古专家、学者对其个性特点和保护价值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可称为龙虬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2004年,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的龙虬庄生态博物苑(部落村)一期工程建成开放。
始建于唐代的镇国寺塔,俗称西塔,为方形仿楼阁式,原为9层,现存7层,置于京杭大运河河心岛上。镇国寺景区一期工程于2005年年底建成开放,2010年4月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3月被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邮市区东北角的宋文游台,为全国20座名台之一的淮堧名胜,台内盍簪堂嵌有著名的《秦邮碑帖》石刻和画像石刻,还建有四贤祠、读书台、映翠园、重光亭、秦观塑像等,最高处的主体楼修葺一新,在东展区建成汪曾祺文学馆,西展区设有反映1931年高邮特大洪灾及运堤修复资料的“水鉴馆”。清王氏父子故居,1983年建馆,陈列王氏父子故物、典籍和现代多名学者、书画家的作品。人民公园革命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等数十处革命文物,为后人景仰。近年来,高邮市陆续开发融古代文化和现代观念为一体的江苏东湖湿地公园、三垛秦观故里亭、界首芦苇场渔家乐生态旅游区、八桥渌洋湖森林公园和城区蝶园市民广场、海潮市民广场、邮都广场、文游台广场、大淖广场、净土寺塔广场、运河东堤风光带、新河风光带、北澄子河风光带、市河风光带等新景观,秦邮古城不断焕发青春的魅力。
信息整理:扬州拓奥普电力设备厂 信息来源:www.top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