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蒲菜
发布时间:2019-12-23 9:21:14 作者:骆洪宾 浏览量:2064 【字体:
大 中 小】
淮水之滨,古有淮安。这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水城,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城内有萧湖、勺湖、月湖,城南数十里处有白马湖,宝应湖,东南方有绿草荡,西南方还有国内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蒲草,是淮安城乡滨水之地随处可见的水中植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淮安人取蒲的嫩茎做菜肴,食用蒲菜的历史久远。至今,蒲菜仍是城乡寻常百姓人家饭桌上的美味佳肴。蒲菜,出污泥而不染,洁白如玉,鲜嫩清香,有“淮笋”之称,更有“天下第一笋”、“ 淮扬第一名蔬” 的美誉。
五月的清晨,在古城内西南隅的月湖边散步,走上初夏的眉端。眼眸里,一泓野水,方圆百亩。湖中,碧波在荡漾,蒲草吐翠叶,莲花初绽放,岸柳垂金线,野鸭水上飘,鹭鸟空中飞……一派野趣横生的景象。此时,湖边处的一个码头上,几位年事已高的湖民,坐在小板凳上剥蒲菜。他们的身旁,一边是青嫩的蒲草,一边是洁白的蒲菜。新出水的蒲菜,味道清香,沁人心脾。又见蒲菜,让我蓦然想起小时侯与蒲菜有关的往事来,清晰如昨。
童年时,家住在城里南门的城墙脚下,与古老的月湖仅百米之遥。那时的夏日里,我们门口的几个男孩子天天结伴去湖中游泳戏水,口干或肚子饿时,就乱拔蒲草,吃又甜又嫩的蒲茎,常常把湖中弄得一片狼籍,惹得以湖为生计的湖民经常到家里来吿状,父母亲总是左陪礼,右道歉。我们回家后,轻者遭训斥,重者打屁股。但是,我们太顽皮,还是我行我素,屡教不改;冬季里,常去湖中溜冰、滚铁环,凿冰拔蒲根吃……记忆中,家住月湖边,吃蒲菜是经常的事。那时家里穷,母亲总是买蒲杆回家,自己剥蒲菜。这样,虽然花功夫,但是省钱,剥下来的蒲菜外皮,晒干后还能当蒲绳用。久而久之,我也成了剥蒲菜的高手。家里烧蒲菜,其配料随季节而变化。春天里,家里地上长的新蚕豆能吃时,蚕豆米子烧蒲菜,那真是菜肴中的一绝。蚕豆米子的清香和蒲菜的清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味道鲜美,总会让人味蕾大开;秋天里,蒲菜烧豆腐,是家常菜;端午节或中秋节,能吃上一顿蒲菜烧猪肉。至于现在淮扬菜系列中的名菜:如蒲菜炖狮子头、开洋蒲菜等,小时侯真的沒听说过,更沒有吃过。
故乡人喜欢吃蒲菜,是有渊源的,它与一段悲壮的历史、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有关。南宋绍兴五年,宋朝著名的抗金女英雄梁红玉随夫韩世忠镇守淮安,因被金兵长期围困,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偶然发现马食蒲茎,因而取蒲菜代食,解决了粮食尽绝困境,军民同心协力,终于打败了金兵,保全了城池,也让城里的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故淮安民间又称蒲菜为“抗金菜”。
故乡的蒲菜,是淮扬菜中的精品,淮安特有的美味特产,舌尖上的中国2作过专题宣传。制作蒲菜菜肴,烧、烩、炒、焖、蒸各具特色,实为淮安地方风味之一绝。淮安蒲菜,以月湖所产的蒲菜最为肥美,名气很大。月湖中的小岛上,历史上曾有一处淮上名胜——天妃宫,故月湖蒲菜又称“天妃宫” 蒲菜。这里的蒲菜好,其原因有二:一是月湖形成的年代久远,湖中水浅淤深,所产的蒲菜茎粗白长,壮而不老;二是月湖水质好,蒲菜烧出来后不变色,总是白嫩的模样,这是其他地方所产的蒲菜是不能比的。
月湖的面积不大,是淮安古城里唯一还沒有被开发的原生态湖泊。“天妃宫”蒲菜出产量很少,预定方可购得,且价格不菲。春节前后,几千元一斤。四五月后,从几百元一斤,逐渐降为几十元一斤,是同类蒲菜的十倍价格。
故乡的蒲菜,让我难以忘怀。
信息整理:扬州拓奥普电力设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