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年为官之余,爱读诗书。“生平嗜读书,颠困疾苦未尝释手,百家诸子靡不窥究,而于诗尤笃好,自言年四十后,自然成韵”。他为民请命,以“泽不被于民,道不伸于己”为耻,书房贴有“清、慎、勤”三字以自励,百姓称为“陈青天”。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书法家。
天资聪颖 殿试二甲
陈鹏年(1662-1723),字北溟,别号沧州,湖南湘潭人。《清史稿》、《国朝耆献类征》以及《淮安府志》、《山阳县志》皆有其传。
陈鹏年自幼聪颖好学,幼时就能背诵唐诗数百首,九岁作《蜻蜓赋》数千言,被亲友誉为神童。“三藩之乱”之时,全家避乱山中,以藏书相随。此后几年,“读书山中,博通经史百家之旨,独居燕处,言笑不苟。凡一切市井事,同辈有行之者,必诫曰:此非先辈法程。”康熙十九年(1680年)补县学生员,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乡试第十名,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科,殿试列二甲第十三名。“引见时,上注视良久,以知县用。尚书王文贞公崇简屡请留中秘,上颔之。”雍正元年,积劳成疾,卒于任上。陈鹏年为官三十二年,除专职治理黄河外,其余时间则在浙江、江苏等地担任地方官。
为官一任 勤政爱民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选授浙江西安(今衢州)知县。到任时,他在县衙设案焚香,对天发誓:“自今伊始,陈鹏年服官行政有不若于天理、不即于人心者,明神殛之。”同时还在书房壁上张贴写有“清、慎、勤”三字的座右铭以自励。时逢朝廷平定“三藩之乱”之后,百姓流离失所,百废待兴。陈鹏年安抚百姓,查实田亩,予民生产。兴修水利,筑砌堰坝,疏通城壕,在东门外引渠建分水闸,旱时开闸放水,以灌溉东郊农田,乡民称为“陈公闸”。县人郑荣祖和他的父亲同死于冤案,前任知县疏于详核,郑妻屡次喊冤上诉,前任知县未受理,悲愤触碑而死,棺椁露置于城西铁塔下七年。陈鹏年为之查访、昭雪,并造墓立祠,题名“孝烈”。此事曾被邑人改编成《铁塔冤传奇》上演。百姓安居乐业,凡遇陈鹏年生日,聚会饮酒,当地人称作“陈公会”。县民为其建生祠于烂柯山。
康熙四十一年(1701年),因河道总督张鹏翮推荐,调任江南河工,授淮安府山阳(今淮安区)知县。到任山阳县后,夏水暴涨,溢满河堤,河官欲开东岸坝泄西岸水,他坚持不许,并亲率民役,力保东堤。堤危,左右惊走,他仍屹立不动。后水落,革田赋一切附加。山阳县地处漕运要道,县治关乎漕运稳定。陈鹏年到任后,力革弊政,精简官僚队伍,惩罚淮关中的贪污官吏,清明吏治,有贪墨行为的关吏都敛手奉法。他劝农桑,劝民开垦荒地,以田亩纳税。《国朝先正事略》(清李元度撰)记载:“补山阳知县,上书巡抚宋公荦,谓陈民所不便与己所欲为者,请勿拘常格。宋韪其言。山阳本泽国,田没于水,征赋不及额,户部持之。公上言,死不再生,逃不复业。卒得请会霖潦,将溢河堤,总兵将启东岸闸泄水。公曰:‘奈何东岸七州县为鱼乎?请以身祷。’河堤动,左右却走,公山立,不变色。”为官一任,治效显著。百姓书“官清民安”四字张贴于门上。任山阳令两月,升江苏海州知州,海州人民来山阳迎接,山阳县民则遮道挽留。
康熙四十二年(1702年),康熙南巡。时逢山东济州、兖州一带大饥,陈鹏年奉旨带粮四万石前往赈济。他悉心料理,迅速、合理地分配赈灾粮,救活灾民数万,又请减免当地赋税。山东人感念陈鹏年的恩德,集资为其树碑。
刚正不阿 屡受陷害
康熙朝时期,康熙帝为了考察官员体恤民情,曾经六次南下巡游视察。但皇帝南巡,游山玩水,修建行宫却耗资巨大。第五次南巡时(1705年),两江总督阿山为了迎合康熙皇帝,召集地方官吏,欲将丁粮耗羡提加三分,用来作为迎驾的费用。会商时,陈鹏年极力反对,认为皇帝南巡,费用自有国库支出,万不可向百姓加赋,明确表示“吾官可罢,民赋不可增也”。阿山怏怏罢议,却心怀暗害之意。故意将行宫的管理事项,交由陈鹏年处理。遂以“诽怨巡游,罪不可赦”等罪名将陈囚禁。
康熙遂移驾江宁织造府,住在曹寅家中,曹寅为搭救陈鹏年,教幼子曹颙在与皇帝玩耍之时提及陈鹏年。康熙从曹颙口中得知好官陈鹏年,问及大学士张英,张英禀明:“凡良官性行、治术,或有偏至。惟有陈鹏年,吏畏威而不怨,民怀德而不玩,士式教而不欺。廉,其末也。”曹寅更是免冠叩头至血被额,为之求情。阿山为了急于处死陈,又对陈进行了多次暗害,康熙得知详情后,令“夺官免死”,将他调入武英殿修书。
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陈鹏年署理江苏布政使。此时两江总督为噶礼,而噶礼与阿山一派;巡抚张伯行清廉正直,因而矛盾极大。陈鹏年为张伯行的门生,噶礼遂对陈鹏年倍加忌恨。噶礼弹劾粮道贾朴在建关、开河工程中有侵吞朝廷预拨款的行径时,以陈鹏年在贾朴之案中有核报不实之嫌。朝廷在清查亏空时,竟予以认可。于是部议革职,充发黑龙江。康熙得知后,下令宽免,命充武英殿纂修总裁官。
噶礼仍不甘心,以“虎丘诗案”,诬奏他有悖逆之意。诗中“一任鸥盟数往还”中“鸥盟”一词,暗指陈鹏年与台湾郑氏相勾结;尤其是“代谢已怜金气尽”一句,暗示大清气数将尽(清初国号为金)。趁陈鹏年因公至镇江时,将他羁留于城隍庙。各地受其福祉的百姓为其奔走呼吁,加之康熙素知陈鹏年忠直,诏复其官。
治河有策   诗书双绝
康熙六十年(1720年)四月,陈鹏年自请随吏部尚书张鹏翮查勘山东、河南河务。九月,黄河于河南武陟县马营口决堤,泛滥山东张秋、直隶长垣等处,形势堪忧。陈鹏年上疏朝廷,提出在决口处开引河的对策,以分水势,然后渐次堵筑。康熙皆予采纳。十一月,河道总督赵世显因治河不力被免,诏命陈鹏年接手治理。
康熙六十一年(1721年)二月,马营口南坝尾再次决堤。陈鹏年上疏朝廷,提出“分引上流、疏引下流”的疏导方案,在沁、黄交汇处老黄河故道开引河,引河水往东南流入荥泽正河。康熙皇帝诏命照此实行。
漕运总督施世纶去世后,朝廷又命陈鹏年兼管。陈鹏年自从上任管理河工、漕运后,能够果断处理应急事件,上书正确的治河方略,深受朝廷嘉许,康熙赞其“担当识量,诚不愧古大臣矣”。
雍正继位后,陈鹏年实授河道总督,主持秦家厂北坝工程。工程完工后,陈鹏年一病不起,雍正皇帝派医前往诊治,然已力竭病笃,于雍正元年正月初五日逝于武陟工所。
雍正闻讯痛悼,览其《遗疏》,谕曰:“陈鹏年洁己奉公,实心为国。因河工决口,自请前往堵筑,寝食俱废,风雨不辞,积劳成疾,殁于工所。闻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悬罄。此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赐银二千两以为殓葬,谥曰“恪勤”,赐其母封诰,令照一品官例荫一子。灵柩初厝南北坝尾,后移灵清江浦,官吏、役夫、居民数万人绕棺,莫不恻怛呼号。是年冬,其子树芝、树萱扶榇归湘潭。入祀河南、江宁、西安名宦祠,武陟、清江两地建祠祭祀。
道光年间,陈鹏年名列苏州沧浪亭五百贤,冠之为:“治河有策,采风有诗;政通人和,来者之师。”
陈鹏年为官之余,爱读诗书。张伯行在为其作的《恪勤陈公墓志铭》中记载,陈鹏年“生平嗜读书,颠困疾苦未尝释手,百家诸子靡不窥究,而于诗尤笃好,自言年四十后,天机所发,自然成韵”。有多次入殿修书的经历,他在武英殿前后十余年,参修、主修过《四朝全诗》、《方舆全书》、《月令辑要》、《物类辑古略》、《韵府拾遗》、《分类字锦》等,另著有《河工条约》、《历仕政略》,主修地方志《西安县志》,均传世。
陈鹏年擅长书法,尤善行草书,笔力苍劲,适如其人。包世臣《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为“佳品上”。其书初宗颜鲁公,继学孙过庭,并习《瘗鹤铭》;小楷师《黄庭经》,用功尤勤,他有诗句云“雠书坐对南窗下,苦习蝇头老未工”。
陈鹏年勤于吟咏,著有诗文集多种,其中《陈恪勤集》(诗词集,三十九卷)和《道荣堂文集》(六卷),列入《四库全书》存目。其诗文风格从容平和,有杜甫之风,感物咏事,自见真情。其词作情思雅正,善于写景抒情,真切自然,不尚辞藻、典故。其散文多为序记题跋一类,虽应酬往复,即兴纪事,但亦写得庄敬自重,平淡自然。
信息整理:扬州拓奥普电力设备厂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归本单位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5

苏ICP备10068214号-1  苏公网安备32102302010605号 技术支持:平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