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听大人说: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三是灯节第一天,这天是要吃圆子的。圆子是家里大人手工搓的。原料用糯米粉做外包,馅有多种,有芝麻桂花糖的,有用桃酥芝麻饼碾压碎了加拌芝麻糖的,有荠菜肉馅的(我们这儿少有全肉馅的),有白糖腌制的猪油丁作馅的……那时少油,对我们这些孩子而言,白糖腌猪油丁大圆子是最解馋的。
白糖腌制猪油丁比较讲究。买了上好的厚厚的猪大油,剥去油的膜,切成指头大小的块,白砂糖拌匀,用容器装了密封。一段时间后,纯白色的猪油块变得半透明,把糯米粉和好,摘成乒乓球大小的剂子,用拇指捏成凹塘,放入半透明的猪油馅,再加点桂花糖,则更佳。把口捏好,搓圆,可不能有裂缝,如有裂缝,圆子熟了,溶化了的猪油可就要流出来淌到水里,那就变成圆子猪油汤了。水烧开了,放入搓好的圆子,大火,用铲子拨动圆子,防止粘锅,烧开后中火,用冷水激一下,再烧开,再激,待圆子全浮上水面,焖一会儿,圆子就熟透了。孩子们站在锅旁边,眼睛直直地盯着浮出水面的圆子,嘴里渗满口水。圆子盛进碗里上桌,大人总要关照一句:慢慢吃,别烫着。
小心地咬下第一口,轻轻地吸吮一下,烫烫的溶化了的带着桂花香味的猪油便流进了嘴里。奇怪得很,这带着香甜的化开的猪油入口并不腻人。让香甜的猪油在舌尖上打几个滚再咽进肚里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是人对油水的一种渴求。看着孩子们的馋相,大人都要问:好吃么?孩子答:好吃。
玩灯是孩子们的另一种享受。各式的灯,以兔子灯为多。大概兔子灯好扎吧。被抽象出来的兔子的形象是很可爱的,胖乎乎的身体,配上两只长长的耳朵,就成了兔子了。画上圆溜溜的眼睛,还有眉毛呢!兔子有眉毛吗?那可不管了,画的人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就是兔子的三瓣豁嘴表现不出来,有些不足。讲究的人,还用纸再剪出许多细小的毛茸茸的须子,一排排贴上身,尾巴也是用剪出的一撮纸须贴上去的,还有的在兔子身上画上彩色的图案,使得兔灯更神气活现了。拉着好看的兔子灯,也是一种炫耀。可这样的灯容易被别的孩子忌妒,少不了被暗处的小砖头砸中,那叫“吃兔子肉”了。兔灯的身体好扎,能让兔灯平稳地在地上滚动,这有点费事。于是怕麻烦的大人们,就把能滚的兔灯变成手提的兔子灯笼了。虽不好拖着走,但拎在手里也蛮神气的。
我不会扎兔灯,我就扎立体的五角星灯。材料很简单,芦柴杆和线。扎两个大五角星,两个中间用短一点的芦柴杆连结起来,糊上红纸就成了。晚上,插上小蜡烛,点着,拎在手里,走到暗处,红通通的亮光,十分好看。自己扎的,弟妹们拎着玩着,也十分开心,颇有些自豪感。
有一次,我心血来潮,想用粗铁丝代替芦柴杆,重扎一个五角星灯,以便于保存。成形以后,就是糊不上纸。浆糊、胶水都试过,没用。看着铁丝的五角星架子,干生闷气。后来,看到别处铁丝制作的灯,才知道铁丝外面都要缠上一层纸或布,增加纸与铁丝的贴身面积,加大纸的附着力,才能把纸糊上去。真是“看人挑担不吃劲,事非经过不知难”。
城里的孩子灯节玩灯,农村的孩子也玩灯。在我插队的地方,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还到场头上玩烧火龙。用稻草扎成各样形状,晚上,点着了玩儿。远处看了,倒也十分热闹。玩烧火龙,不知其中典故。插队期间,竟没有在乡下过过灯节,未能亲见烧火龙,只是听老乡们说说而已,有些遗憾。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玩灯的高潮。小时候,倒也没有见得十五这天有什么特别,只是现在,在各类媒体的炒作下,元宵节这天才热闹起来,各地电视台还播专场文艺演出。
小时候听奶奶常说,元宵三日后,各干自营生。元宵三日后,正是正月十八。十八落灯,上灯圆子落灯面。照例,这天是要吃面的。
吃了落灯面,年就算过过了。过了年,忙种田,人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信息整理:扬州拓奥普电力设备厂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归本单位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3

苏ICP备10068214号-1  技术支持:平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