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绵延的太行山脉初染绿意。在位于太行山脉西侧的革命老区山西省左权县,农民正在地里为春耕而忙碌着。此时,忙碌的还有进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供电员工们。4月11日一早,作者来到左权县石匣乡,探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成效,听当地村民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石匣村农民告别低电压
在石匣乡石匣村,一条水泥路平坦宽阔,路西侧的电杆上,石匣供电所员工正在紧张作业。50米外的路口处拉起了警戒带,两名员工在一名同事的监护下,将一台崭新的变压器安装到位。所长魏志平告诉记者,正在对石匣村的低压线路进行改造,村里0.4千伏线路全部由裸铝线更换为绝缘线,新增了3台200千伏安变压器,现在村里一共有5台变压器,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大幅提升。
石匣村共有700多户2500多口人,粮食种植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除灌溉用电,村民在生活上也越来越离不开电了。村党支部书记李仲琪说,因为用电实惠,现在村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用电磁炉、电饭煲做饭,平均每户每月用电量在100千瓦时左右。“以前,每逢春灌时节,村民家里的电磁炉就不能使了,有时候中午做饭都成问题。”魏志平说,每年一到这时候,员工们压力很大,一方面要加强巡视,遇有故障及时抢修,另一方面还要引导村民通过错峰用电来缓解用电紧张的状况。
2011年,左权供电公司投资6900万元,提高电网装备水平。该公司立足提高城乡供电可靠性,有序铺开35千伏变电站“双线双变”建设,对35千伏粟城变实施了双电源及增容改造工程,并对10千伏线路进行改造。该公司又投资200余万元,开展帮扶工作,架设线路19.2千米,完成两个蔬菜大棚供电工程建设,为石匣乡、辽阳镇、寒王乡等地11485户居民安装了智能电表。目前,左权县电网供电容量已达到了32万千伏安,总供电能力为27万千瓦,预计至少可满足全县5到8年内的用电需求。
作者在石匣村采访的时候,正赶上一户人家办喜事,屋檐上彩灯环绕,一排红灯笼透着喜气。老老少少笑着、闹着,为即将在中午开始的喜宴忙活着。新郎王晓亮说,喜宴要连办3天,为了营造气氛,音响、灯光等设备都要派上用场。得知婚礼的消息,石匣供电所专门派人来检查了线路和用电设备。王晓亮兴奋地说:“这么热闹的婚礼场面,在村里还是头一回!”
葡萄庄园扮靓太行山
离开石匣村,作者又随石匣供电所员工来到位于太行山脉脚下的清漳河西源头石匣水库。近处,一座欧式城堡已初具规模,不远处的山上,隐约可见有人在开垦成畦的地里忙碌着。这里就是马厩村村民郝左亮投资建设的葡萄庄园了。郝左亮正和村民一起在山上种葡萄,远远见到魏志平来了,他使劲招了招手,紧接着登上农用车驶了过来。
郝左亮今年47岁,3年前,在县里经营超市发家致富的他有了回村里承包荒山、建设葡萄庄园的想法。他告诉作者,太行山脉得天独厚的条件很适合葡萄生长,他从山西农业大学引进了葡萄种植技术,计划建设葡萄种植基地和葡萄酒加工厂,搞一个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葡萄庄园。开山、浇灌、办厂,处处都离不开电,农网改造给郝左亮创业增添了信心。经过沟通,左权供电公司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用电手续,在2009年庄园动工的同期安装了两台80千伏安专变,保证了工程建设用电。
在庄园里,作者看到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池壁上有许多细小的管道,两条粗大的橡胶管正往池里喷水。魏志平解释说,这是一个渗灌池,电泵将山下水库里的水抽到蓄水池,水再通过细小的管道渗流到葡萄园里,这样的灌溉方式既节水效果又好。郝左亮指着山后面说,那边还有一个渗灌池,体积更大。他从4月7日开始从水库抽水,目前已灌溉了200多亩地,“如果没有可靠的电力供应,我们建葡萄园连想都不敢想。”
采访即将结束时,郝左亮告诉作者,他打算在今年下半年建加工厂,到时再向供电企业申请增加3台变压器。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给农村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太行山的春天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左权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