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立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变电站施工现场,辽宁沈阳供电公司管理、技术人员正在紧张有序的工作着。据该公司基建工作负责同志介绍,新立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为了缓解沈阳市铁西新区轻工业和城市化改造用电的新建工程,也是沈阳公司“大建设”体系建成后磨合阶段的重点工程之一。
“三堂会审”融一体 夯基提速促管理
为了使每项基建工程高效高标准的建成投运,沈阳供电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标准工艺与标准工法,对每一个细节精雕细琢。统一端子箱与基础施工的横截面积就是电网建设新标准中规定的一个小细节。可是,由于施工基础的截面减小,进行钢筋接地焊接时无法将合金接头伸入基础模板中,给施工造成了难度。如果用软铜线进行接地焊接则可以继续施工,但是整个变电站施工需要170多个铜头和防腐处理,成本会增加5万元。
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三堂会审”,努力研究工艺、工法,终于研究出改变操作程序,先将模板不完全固定,从模板两侧缝隙中完成接地焊接后固定的施工方案。“‘大建设’体系建成后,我们感受到的变化之一就是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三方融为一体,由以前的单兵作战变为共同进退,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解决发生的各类问题。我们还更深入的加入到项目立项的前期、初设可研性调查中,最大程度的避免工程受阻。”沈阳公司基建部主任单明说。
在没有实行“大建设”前,受前期工作流程、机制所限,容易导致项目的前期、初设可研深度不够,沈阳公司电网建设前期工作难以保证基建计划项目的可实施性,沈北220千伏联网工程、66千伏农大、文北输变电工程的受阻就与此有很大关系。多年实践证明,必须建立起标准化的电网建设体系,做到标准化地做好前期、设计、立项、施工、监理等一系列工作。沈阳公司利用“大建设”体系建设的新机遇,进一步规范电网建设体系流程,通过标准工艺与标准工法的普及应用,以严格的过程管理与细节控制,夯实质量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参建单位的质量控制能力,以全寿命周期与全过程管理原则为指导,切实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进度质量双提升 “大建设”体系显成效
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是检验“大建设”体系的重要标准。沈阳公司逐步完成了基建部(项目管理中心)的组建工作,提前一年从原变电、送电、继电保护等专业轮流借调,锻炼了一批年纪轻、有学历的专业人员,并对拟招聘的12名项目经理的专业需求和能力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合理确定需求方案,配合人资部门公开招聘。最后有4名原借调人员竞聘成功。人员确定后按照工程管理专业划分的需要,分别为变电、送电、配电、二次、信息化、综合等多个专业,为提高基建管理水平、“大建设”体系的全面良好运行打下良好基础。在新血液、新机制的完好融合下,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6月4日,在沈阳公司主要负责同志的支持下,在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协助下,在项目经理们的密切配合下, 220千伏蒲韩线高标准投运,标志着受阻4年的沈北联网工程建设在“大建设”体系的促进下得到圆满解决。在新体系下,该公司启动了“十二五”电网规划滚动调整工作,开展了新兴区域电力专项规划,完成了《沈阳电网规划回头看报告》和《沈阳电网发展分析报告》。完成基建投资3.6亿元,完成已下达投资的34.65%,完成分解计划目标。四项工程顺利达标投产,五项工程创优自查工作也在按计划推进中。
“我们在‘大建设’体系建设中强化专业管理培训,实现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推进基建标准化管理建设。以不断完善的电网建设前期工作属地化工作机制为保证,确保本年度新建项目全部准确按计划节点开工。”沈阳公司副总经理尹毅说。“我们还将加强对区县发展建设部的指导与监督,完善与各区县发展建设部的工作流程与衔接,加强对业务支撑单位的指导与监督,加强与流程内相关部门、单位的协同,尽快实现“大建设”体系的高效运行。”
由于“大建设”体系建设优化了管理模式与管理资源配置,基建全过程管理更趋专业化。“大建设”体系对市级公司的各类工程建设管理进行了整合与归集,实现基建专业管理标准与基建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各类工程建设中的全面应用,提高各电压等级工程建设的连贯性与统一性,提高电网建设工作的整体效能。相信通过建立基建管理在该公司范围内的延伸,建立覆盖全沈阳公司的基建管理架构与脉络,将使基建管理这个供电企业的前端业务,形成更加专业化的管理格局,“大建设”体系也必将使电网更坚强,实现电网供电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信息来源: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信息整理:www.top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