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至2015年的3年里,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国内光伏电站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再加上“三北”区域光伏限电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光伏电站增长背后的“质量问题”、“效益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光伏电站质量把控工作,提升光伏电站经济效益,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从2015年全面开展了以“向大自然要效益”的光伏发电质量检测工作,凭借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及手段,深入挖掘电站建设及运维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
该项检测工作由挂靠在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华电集团公司新能源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全面负责,中心成立了一支由80后硕士和博士组成的光伏检测研究团队, 调研了国内大量光伏电站,借鉴和吸收行业优秀经验,将光伏电站质量控制工作划分为基建期、运营期,并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系统等层面的质量检测与评价工作。
质量不把关好,效益提升便无从谈起,因此中心在光伏组件到场时,就通过严格的技术检测,降低“带病”组件被装到支架上的机率 。据中心技术人员介绍,光伏组件到场质量抽检,以及基建期抽检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安装组件过程中,不符合规范的安装方式极易造成光伏组件内部隐裂,隐裂的组件在运行后期会很大程度影响发电量,而隐裂只能靠EL检测方法才能发现,以往的电站从未开展过隐裂检测,缺少了对施工单位的考核。
据了解,在2016年短短一个季度里,中心先后在蒙东、河北、山西、河南、江苏等区域,结合各区域环境特点,完成了约200MW光伏电站的质量检测与评估工作,积极协助华电集团公司内的项目单位开展质量问题追责工作,并针对性提出整改建议,有力的保障了进入华电集团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地质量。可以预见,向大自然要效益的光伏发电质量检测工作将成为华电集团公司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报 信息整理:www.top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