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夜色中的瘦西湖万花园内更添文化的静谧与艺术的缤纷。千名扬州文艺工作者在“美好家园·风雅扬州”第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扬州市广场演出中尽情歌舞,以艺术形式展示传统非遗的魅力,以雅俗共赏的内容展示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彰显地域文化风情与城市风雅魅力。
以艺术形式展现非遗
   
《花香鼓》欢快的鼓点与跳动的节奏拉开了整场演出的序幕。舞毕,湖上小舟载来老渔翁和小姑娘。“爷爷,时间是什么?”“流过的时间是历史,拍打的浪花是遗产,三百多年了,鼓香依旧,随着鼓声起舞的人越来越多……”祖孙俩的对话叙述着“文化扬州与非遗活态传承”。
   
而后的演出大多以艺术形式表现传统非遗文化,古琴、扬剧、木偶、扬州清曲等一一展示。表演者中不乏非遗项目的国家级、省级传承人,高邮民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兰英、古琴艺术省级传承人马维衡、扬剧省级传承人李政成……高水平的演出更代表了当前扬州舞台艺术创作和演出领域的水准,如木偶剧目《嫦娥奔月》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从第二篇章起,大屏上徐徐展开《九日行庵文讌图》长卷,惟妙惟肖地记录了盐商“二马”兄弟与文士重阳雅集之盛况。古琴音乐《神人畅》声声入耳,舞者再现画中情景,展现出康乾时代的扬州文化生活。
   
整场演出不仅有古琴、雕版印刷、剪纸、漆器等非遗形式的“阳春白雪”,更有雅俗共赏,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节目,扬州民歌联唱《田野的风》,以《数鸭蛋》《绣兜兜》《做忙号子》《拔根芦柴花》《杨柳青》等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展现出民间艺术魅力。扬剧、木偶等艺术形式的加入更是老少咸宜。
一个多月准备获认可
   
“舞美很精致!”“演出专业水平高!”“贴近生活”……这是观众看完的一致感受。每个节目结束,观众都以掌声表达对演出的认可。
   
“一个多月时间,千名演员共同参与的演出圆满完成,太难了。”现场演职人员纷纷感叹。据了解,由于演出主题充满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群众文艺与专业文艺相结合特色,组织、调度、编排、排练可谓费尽心力,而这也是近几年来扬州培养的优秀文艺团队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检验。   
     信息来源:扬州网-扬州日报 信息整理:www.topd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归本单位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5

苏ICP备10068214号-1  苏公网安备32102302010605号 技术支持:平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