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68周年。昨天,记者在扬州市档案馆发现了馆藏的1949年10月1日、10月2日的《苏北日报》国庆专版,那天,扬州人都在做一件事,就是聚在各式各样的收音机旁边收听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与此同时还首次发现了国庆10周年游行路线图和国庆20周年的集会照片,再现了当年欢庆情景。
《苏北日报》出专版
树人堂楼顶架起高射机枪防空袭
《苏北日报》1949年10月1日第一版上,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面鲜艳的国旗,同时刊登了三条重要的消息,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人民政协续开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等议案》,并且在头版上还红色套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9个大字;10月2日头版与1日头版编排相似,在报眼位置刊登了“毛泽东当选主席”重要消息,同时还是采用套印的方法,套红了“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十个大字,整个版面既庄重,又喜气洋洋。
市档案专家魏怡勤告诉记者,1949年10月1日那天,市区甘泉街、多子街、辕门桥、教场街、左卫街、砖街、东关街、彩衣街、大东门等繁华街道口,各家各户门前悬挂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庆祝标语闪耀夺目。
节日期间,虽然秋雨绵绵,14万扬州人民热情不减。从清晨开始,城内便鞭炮阵阵,到处锣鼓喧天。机关、团体、部队、工厂、学校文艺宣传队,冒雨在街头、广场演出秧歌、快板、活报剧等文艺节目。
当天下午,临街各大商店无线电收音机先后打开,大家聚集着收听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30万人大集会实况。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市民奔走相告,扬州大街小巷连夜出现了“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等大红标语。入夜,全城还是欢声不绝,大街上灯火辉煌。
由于下雨,庆祝集会推迟到10月5日。按照市筹备会的通知,当日举行“保卫世界和平,庆祝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成功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扬州军分区还举行了阅兵授旗典礼。5日下午,干部、军人、工人、农民、学生、店员等各界人士两万余人,提着彩灯,手持国旗,敲锣打鼓,分9路大队集中,秩序井然地走进大汪边扬州中学操场。
为了预防敌机的空袭,树人堂五层楼顶还架了几挺高射机枪。整个会场红旗如林,人山人海。下午4时,升旗仪式开始。当五星红旗徐徐升到旗杆顶点时,鸣炮奏乐5分钟,数百只和平鸽腾空而起。此时,会场欢声雷动,与乐曲声、鼓号声、鞭炮声连成一片。最后,大会通过宣言,代表全专区300多万人民给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致敬电。
游行走遍全城
焰火晚会的火光把全城照亮
市档案馆馆藏的“国庆十周年游行路线图”非常珍贵,记载了当时游行的行驶路线。据介绍,当年游行队伍自扬州中学的体育场集中,出发后经过淮海路、县府街(文昌中路)、汶河路、甘泉路、渡江路、环城马路(南通东路)、江都路、广陵路、国庆路,最后至史可法路路头。
据介绍,1959年国庆节当天,天蒙蒙亮,锣声鼓声就响彻全城。大队人马涌往大汪边(扬中操场)。扬州专区暨扬州市五万人庆祝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会后,大游行开始。
参加游行的人员有机关干部、农民、工人、运动员、民兵、学生、文艺工作者代表等,约1.2万人。仪仗队走在最前面,一面面五星红旗由军人护卫前进。各种民间文艺形式,花船、花担、腰鼓、莲湘、狮子、舞龙、花环、高跷等参与其中。工、农、兵、学、商24个方阵,是游行队伍的主体,装饰有龙、凤、麒麟、狮子的9辆彩车压阵。还有装着展示十年巨大成就和向国庆献礼的模型汽车、拖拉机、板车等运输工具,途经国庆路、渡江路、广陵路以及甘泉路等路口,每个路口都建有标语塔楼。大检阅在全市六十万人民的欢呼声中举行,横幅、标语、塔楼和口号声组成了欢乐的景象。晚间八时,焰火晚会的火光把全城都照亮了。
国庆二十周年
文昌阁楼上挂着毛主席画像
在庆祝国庆20周年的照片上,文昌阁楼上挂着毛主席的大幅画像,上面还有霓虹灯制作的“毛主席万岁”,下面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大会”横幅,横幅下面悬挂着毛主席的大幅画像。离文昌楼不远处,挂有“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的超长横幅,盛况空前。
信息来源:扬州网-扬州晚报 信息整理:www.top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