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邮市界首历史陈列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开放。该馆通过图文、实物、视频展陈的方式,充分展现了界首悠久的历史文化。展厅里再现了乾隆皇帝南巡品尝界首茶干的一幕,并介绍了界首茶干制作的工序。
界首历史陈列馆昨开馆 全面介绍茶干、运河、邮驿文化
界首别称盂陵、甓湖,集镇位于高邮市区以北约25公里,京杭大运河流经镇域西侧,与高邮湖隔河相望。从春秋开凿邗沟、宋初建镇到元代设立界首驿,界首始终为运河要津、南北水陆要冲,因位于高邮、宝应“交界之首”而得名。其交通便利,物产丰饶,商贸繁荣,文化底蕴深厚,战略地位重要,是苏南与苏北里下河地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古镇因河而生,因邮而兴,尤以运河文化、邮驿文化和红色文化特色著称,堪称运河明珠、滨湖古镇。
界首历史陈列馆自今年4月份启动建设以来,通过对历史街区太平街界首革委会旧址进行修缮,对界首悠久历史和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和精心布展,昨天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界首历史陈列馆总投资近200万元,全面介绍了茶干文化、运河文化、邮驿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主题,既可以让游客感受界首独特的文化,更可以让界首人体味浓浓的乡愁,从而更好地激发界首人对家乡的热爱。据悉,该馆为高邮市目前对外开放的首家历史陈列馆。
在开馆仪式上,高邮市文广新局向界首历史陈列馆赠送图书《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和发展丛书》,高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界首镇授予界首茶干“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
展示界首茶干制作工序 再现乾隆南巡品尝界首茶干场景
界首历史陈列馆分为界首茶干制作技艺和界首历史记忆两大部分。
走进技艺传承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雕像,情景再现了民国时期一家三代人吃茶干的场景,也吸引参观者深入了解界首茶干的前世今生。
界首镇文化体育站负责人介绍,界首茶干是一种风味独特的豆腐干,由界首人陈锦堂于乾隆十年(1745年)始创,“茶干”之名为清乾隆帝御赐。据《盂陵志》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月,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经界首,闻香而泊龙舟于界首大码头。乡人进献陈氏豆腐干,乾隆边品香茶,边细细咀嚼品味,渐感口舌生津,齿颊留香,幽幽然似有新茶之清香,连赞味美,于是赐名“茶干”,钦定为贡品。值得一提的是,乾隆还为陈氏豆腐坊御书匾额一面,可惜,此匾毁于上世纪“十年动乱”中。
界首茶干因清乾隆帝御赐“茶干”而蜚声海内,在展厅里,就有场景再现乾隆皇帝南巡品尝界首茶干的一幕。
界首茶干传承270余年,历久而愈显其深厚底蕴。高邮市界首镇文化体育站负责人表示,界首茶干虽屡屡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据介绍,界首茶干制作技艺有30多道工序,在展厅里有一组微型雕塑,加上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法,使参观者直观地了解了界首茶干制作的六大主要工序。
修缮旧址时发现文物 “药王宫”石额重见天日
在界首历史陈列馆里的历史记忆馆东侧石阶上,陈列展示着两块石额,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一块是永兴寺的石碑,还有一块有些破损的青石石碑上写着“药王宫”。
界首镇文化体育站负责人介绍,这块埋在地下的“药王宫”石碑,是施工人员今年在修缮界首革委会旧址时发现的,只见石碑中间写着“药王宫”这三个醒目的大字。界首镇文化体育站负责人推测,这块石碑应该是“药王宫”石额,据其介绍,“药王宫”是一座寺庙,始建于明代,就在界首革委会旧址附近,但“药王宫”在文革期间遭受破坏。
永兴寺和药王宫如今都不存在了,但这两块带有历史烙印的石碑,恰好可以见证一段历史。因此,相关人员就将它们进行展示,让其讲述界首的故事。
信息来源:扬州网 信息整理:www.topdq.com